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发布日期:
杨凌打造“高颜值”生态宜居美丽乡村


环境优美的王上村一角

  杨凌融媒体中心记者 行波
  盛夏时节,杨陵区五泉镇王上村青砖点缀的墙面文化气息氛围浓郁,家家户户房前的景观树墨绿成景,一栋栋独具特色的关中民居掩映其间,一幅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画卷徐徐展开。
  修复水生态 描绘怡人新景
  漫步在王上村的沿河栈道上,绿植碧水交相辉映,骄阳似火却倍感清凉,对面的住宅与环湖步道交织相融,静谧的村庄万分灵动。
  眼前的美景,便是农村涝池水生态修复整治工程给王上村带来的新变化,水生态被修复,涝池换新容。“没改造前池子又脏又臭,杂草丛生。现在,村里在涝池西北方向建了个池子,不仅美化了环境,还能收纳、处理雨污水。”王上村村民李耕强告诉记者。
  这只是村容村貌变化中的一隅。在整个乡村振兴战略推进中,杨凌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合作,借助“智库”与“外脑”,把专业的建筑规划设计团队引入乡村建设中,通过驻村规划师“设计下乡”助力“乡村振兴”,从规划、设计、实施、发展全链条服务乡村环境建设。
  “要推动乡村振兴,生态宜居应该走在前头。人居环境、生活条件、公共空间的改变都是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乡村基础设施的改善更是让老百姓产生幸福感、获得感、满足感的关键。”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段德罡说。
  当前,王上村的隋文化主题公园、湿地涝池、环陵路、污水处理系统、隋代风格的门前统建,外墙立面及主街道改造、枕木步道、乡村振兴学堂等项目已经陆续完工。村里翻天覆地的变化,让村民享受到了乡村面貌改变后所带来的幸福感。
  内外兼修 提升村子内涵和品质
  如果说,村里大环境的改变是乡村的“面子”,那么,农村改厕、垃圾分类便是王上村格外重视的“里子”。从“村容整洁”到“生态宜居”,王上村走出了一条内外兼修的兴村之路。
  如今,王上村告别了传统的旱厕,接通了水冲式厕所,村民们切身体会到了室内水冲式厕所干净、卫生、实用带来的便利。同时,王上村推行的垃圾分类回收、统一处理也在群众之间形成了共识。“村民家里的垃圾箱装满了,就很自觉地将垃圾分类装进垃圾袋,倒进垃圾箱,然后由垃圾车统一运到镇上的处理站进行处理。”王上村党支部书记李社宏说。
  政府的大力支持和群众的积极参与,让乡村振兴的红利在每个村民家中得到了释放。“经过不断的探索和调研,我们在全区探索出‘户分类、村收集、镇(乡)转运、区级处理’的治理模式。”杨陵区乡村振兴办负责人石明说,在推进垃圾分类收集方面,杨陵区共购置了一批压缩式垃圾转运车和分类式垃圾桶,倡导农户按照可回收和不可回收分类投放垃圾,镇村干部经常给大家宣讲垃圾科学分类的知识,同时在乡村街道每一公里设置一名保洁员,确保环境卫生的持续性,目前这一工作模式运行良好。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去年以来,杨凌聚焦生态振兴,打造宜居乡村,大力实施人居环境“四覆盖一提升”工程,修建雨污管网2.2万米,新建污水处理设施14处、湿地涝池11座、农户水冲式厕所1840户;新增绿化面积达2000亩,全面取缔零散和小规模养殖户,改造提升规模养殖25家,粪污综合利用率达87%。乡村振兴的内涵和品质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生态振兴 为乡村振兴垫石铺路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农村的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如何将乡村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生态经济的优势,提供更多更好的绿色生态产品和服务,让农民吃上“生态饭”,为乡村振兴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成为王上村依托生态文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实践。
  生态环境美了,村民发展产业的信心也更足了。
  在王上村的有机猕猴桃示范园里,猕猴桃长势喜人。记者了解到,目前王上村已申报注册了“隔壁老杨”商标。李社宏说:“这一片园子有60亩猕猴桃,在管理中聘请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刘占德专家团队进行技术示范,定期培训技术,现场演示教学,手把手教群众生产实用技术,并对现有猕猴桃进行品种更新等技术指导。以后还要打造采摘观光农耕体验园,与乡村旅游相结合,形成有吃、有采摘、有体验的一条龙服务。”
  说起旅游,在生态环境得到大幅改善后,王上村更有底气。走进村子,照壁、路灯、村休闲小公园里随处可见隋文化的印记。依托历史文化资源,王上村立足村情,着眼于乡村生态文旅产业,定位隋文化特色民俗村落,塑造隋代风格的门头景观,全村街道换上了隋代风格的路灯,一派古色古香。
  记者了解到,下一步,王上村将利用泰陵、林果、教育特色资源优势,结合宜居乡村建设,发展致力于推动农业农村农民产业精细化、生活品质化、思想现代化的示范平台,努力描绘出一幅更加绚丽多彩的乡村振兴画卷,在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中凸显乡村振兴的丰富内涵和独特品质。

版权所有:杨凌融媒体中心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网址:ylsx.nkb.com.cn  投稿信箱:ylsx@nkb.com.cn  新闻热线:029-87033711 87031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