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2版
发布日期:
创建省级旅游示范区,对于优化产业结构,改善城乡面貌,增加群众收入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这不仅是实现杨凌旅游业跨越式发展的契机,更是推动杨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要。
创建省级旅游示范区推动杨凌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杨陵区创建省级旅游示范区工作综述
研学旅行
  
  这是整合杨凌历史文化、自然资源,形成旅游发展新模式和经济发展新引擎的务实之举。
  这是调整经济发展结构,增加群众旅游收入,实现杨凌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2016年,杨陵区被确定为第三批省级旅游示范县建设试点县(区)之一。近三年来,在示范区党工委管委会的坚强领导下,在上级旅游部门大力支持下,区委区政府以全域旅游发展为统揽,立足“农耕圣地、农科高地、健康福地”定位,紧紧围绕“建设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农业旅游目的地城市”目标,坚持“政府主导、部门联动、企业参与、区域联合”工作机制,着力打造农业科普和生态休闲游旅游品牌,形成了研学旅行、农耕体验、科普休闲、体育康养四大特色旅游板块,逐步使旅游产业成为实现杨陵经济社会追赶超越、争先进位的引擎。
  目前,全区建有4A级景区2家、3A级景区1家、中国特色小镇1个、现代农业休闲农庄30个;三星级及以上酒店5家、其他酒店宾馆130余家,旅行社27家;城镇旅游从业人数达到1.5万余人,占全区城镇就业人数30%以上。2处国家级、4处省级、12处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均得到妥善保护;培育省级非遗名录项目6个,区级非遗名录项目24个;先后荣获全国首批农业旅游示范点、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省级生态园林城市等称号。
  完善创建机制
  做好顶层设计,完善体制机制是旅游创建工作的前提。省级旅游示范区创建以来,示范区和杨陵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创建工作,对旅游业作出主导产业的明确定位,充分发挥体制机制优势。一是成立了以区委书记为组长、区长为第一副组长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单设了杨陵区文化和旅游体育局,组建区文投公司、杨凌现代休闲农业产业联盟、杨凌农科金牌旅游联盟,加强创建工作的组织和领导。二是建立健全创建工作领导小组联席会议制度、招商引资制度、行业自律制度和市场监管制度,制定印发了《关于加快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旅游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杨陵区创建省级旅游示范区实施方案》,精心做好顶层设计,细化工作任务。三是及时召开创建工作动员大会,每季度召开创建联席工作会议,每年划拨旅游专项经费,签订旅游行业自律承诺书,落实“人员、职责、资金”,形成了强大的创建合力。四是编制完成《杨陵区旅游发展十三五规划》《杨凌现代农庄经济集群总体规划》等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形成以旅游规划为轴心的“多规合一”体系。
  筑牢旅游基础
  基础设施水平决定着一个地区旅游业的发展水平,良好的基础设施,可为旅游业发展营造环境、增加后劲。近年来,杨陵区把基础设施建设放在突出位置来抓,有力地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一是坚持省级旅游示范区、省级生态园林城市、全国食品安全城市、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四城联创”,围绕“景点景区内外一体化、城乡发展一体化、主客共享空间一体化”三大目标,推进重大民生工程,改善旅游服务基础设施,提升城市品位。二是在杨凌“六横五纵”路网基础上,新建旅游公路和马超岭大桥,进一步完善旅游交通。新建杨凌游客服务中心,加大高铁站、旅游景区、研学基地等处国家标准公共信息图形符号建设,旅游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三是注重规划引领,坚持项目带动。建成245万平方米保障房,2.4万农民进城落户,“一城两镇、五个新型社区、若干个美丽乡村”的城乡格局基本形成;累计投资10多亿元,建成职业农民创业创新园、小湋河现代农庄集群;新集村“葡萄村落”基本建成,渭河湿地公园投入使用,姜嫄文化主题公园、崔西沟“耕读田园食尚炊兮”等一批文旅项目进展顺利,杨凌全域旅游格局初步形成。
  吸渭水之灵气,纳山林之毓秀。俯瞰杨凌,一条横贯东西12公里、绿化面积为70万平方米的绿色屏障已经筑起;“六横五纵”主干道路绿化普及率达到100%,形成了“一街一景”的绿化格局。杨陵“三河两渠”治理和古树名木保护成效显著,101座旅游公厕悄然建成;博览园、创新园等景区建立旅游网站和官方微信,增设智慧旅游功能,规范开展旅游咨询服务,游客可随时享受四星级服务……
  如今,走在杨凌的学校、园区、大街小巷、村头乡间,一幅现代时尚、恬静舒适的“农业硅谷田园新城”画卷跃然眼中。
  挖掘创建特色
  杨凌,一座充满智慧和创新的现代农科城。近年来,杨陵区立足农业探索全域旅游发展模式,形成以下特色:
  景区精品化:按照精品景区要求,建成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博览园、杨凌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创新园等两家国家AAAA景区和新天地国家AAA级景区,成为杨凌旅游的核心支撑。
  农庄集群化:把乡村旅游与休闲农业、乡村振兴有机结合,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科学编制《杨凌现代农庄经济集群总体规划》和《农庄专题规划》,努力构筑集生态观光、餐饮娱乐、休闲度假为一体的乡村旅游产业体系。截至目前,新建各具特色的现代农庄30个,以其独特风格、品质化服务成为乡村旅游和研学旅行的打卡地。
  乡村景点化:区财政投入3亿多元,重点建设8个乡村振兴示范村,将文化特色作为旅游资源有序整合开发,打造了一批乡村旅游精品村镇。目前,全区建成省级现代农业园区7个,农家宾馆51个,休闲农家138户,家庭农场66个,培育星级农家乐32户,崔西沟村获得国家乡村旅游模范村,五泉镇获得省级旅游特色名镇,毕公村等5个村获得省级旅游示范村称号。
  研学品牌化: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研学旅行工作。通过制定实施《关于进一步推进研学旅行工作的实施意见》、建成高科农业体验园、与中国青年旅行社等8家旅行社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制定研学服务标准及服务流程、制作杨凌研学旅行教材(手册、文萃),同时加大宣传推介,先后举办陕西省中小学研学旅行推进会、农科研学旅行推介会,全力打造“农业特色鲜明、体验内容丰富、农科魅力明显”的研学品牌。截至目前,累计创建研学旅行教育实践基地14家,其中,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博览园、陕西九立机器人科普基地等5家机构成功获得省级研学教育实践基地授牌。2018年,入区开展研学旅行的省内外中小学校1000余所,研学人数达到60万人次。
  开发旅游新业态
  杨凌,一座充满活力,如诗如画的现代农科城。
  杨凌大力实施旅游+战略,依托农高会、农民丰收节、农科城国际马拉松赛、马氏宗亲恳亲大会等重大活动,打造国家级展会游、赛事游、文化游品牌;借助自行车邀请赛、小湋河半程马拉松赛、汽车越野场地赛等省级活动,提升杨凌旅游知名度和影响力;通过策划开展杨凌现代农业休闲四季游系列活动、“新集葡萄采摘节”等别开生面的旅游活动,做到季季有亮点,月月有活动,持续形成媒体聚焦、社会关注的杨凌旅游效应。
  农业科技之光,让杨凌灿烂夺目;旅游,为杨凌插上腾飞的翅膀。2018年全区旅游接待人数超过602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到21.2亿元,年人均旅游收入超过10000元。
  回首创建历程,杨凌旅游实现了从小到大、极具特色的跨越式发展。依托示范区强大平台,杨凌旅游初步实现旅游+农业、旅游+文化、旅游+教育、旅游+商贸、旅游+体育等多元深度融合。展望未来,杨凌旅游人加压奋进、务实创新,朝着全域旅游更新目标阔步前行……

版权所有:杨凌融媒体中心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网址:ylsx.nkb.com.cn  投稿信箱:ylsx@nkb.com.cn  新闻热线:029-87033711 87031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