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9版
发布日期:
樱桃熟了“方寨红“
郭坤龙在田间修剪枝叶

  杨凌融媒体中心记者贺承光
  编者按
  作为我国首个国家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杨凌示范区充分发挥农科教资源密集的独特优势,组织区内两所大学和有关科研单位,积极探索农业科技扶贫新路径,鼓励科教专家把论文写在大地上,在实践中探索出了具有杨凌特色的脱贫攻坚工作新路子,为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杨凌力量”。本报从今日起推出《聚焦脱贫攻坚中的“杨凌力量”》专栏,组织记者深入全省各地脱贫县区,开展蹲点调研采访,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用生动的笔触、鲜活的镜头、翔实的事例,全方位展现杨凌科技扶贫成果。敬请关注。
  “我的家庭是比较困难的一个家庭,当初这九亩樱桃地,还是村上帮我栽起来的。”郭坤龙说道。
  郭坤龙是合阳县金裕镇方寨社区2组的村民。5月14日,趁着天气还算凉爽,他早早来到自家的樱桃地采摘樱桃。郭坤龙告诉记者,因一家三口都得了病,所以是典型的因病致贫。当初为了种植这片樱桃地,郭坤龙连樱桃的苗子钱都拿不出来,通过村里补贴等帮扶措施,才勉强将这九亩土地种满了樱桃。
  “樱桃树栽好后,蔡老师的团队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来一次,从技术上给我们做指点,去年收入将近两万元。”如今,郭坤龙对发展樱桃产业充满了信心。
  郭坤龙口中的蔡老师名叫蔡宇良,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园艺学院教授。2013年,为带动群众脱贫致富,方寨社区开始谋划调整农业产业结构。通过认真考察调研,蔡宇良认为,合阳金裕镇具有海拔高、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等特点,是樱桃发展的优生区,建议当地发展樱桃产业,并给大家承诺苗木技术方面他服务到底,为当地群众吃了一颗“定心丸”。
  “目前,陕西80%以上都是早熟樱桃,我们计划在省内发展至少总面积50%以上的晚熟樱桃,这样算下来,预计还有十万亩左右的发展空间。”蔡宇良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他们将抢抓机遇,把陕西乃至国内目前缺乏的一些优质大果、耐储运、颜色鲜艳的品种尽快发展起来,力争将合阳樱桃发展成为当地脱贫致富、乡村振兴的主导产业。
  如今,成片的樱桃树在渭北旱塬上的国家级贫困县茁壮成长,一个个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的樱桃农业园区、种植基地奏响了乡村振兴的产业富民曲,擘画出一幅幅樱桃富民图。
  “通过杨凌专家提供各种技术支持与服务,彻底把原来那种候鸟式的服务变成了现在驻守融合式的服务,使科技力量得到了加强,电商服务和社会、网络也更加接轨,使我们在发展樱桃产业中没有走弯路。”合阳县金裕镇方寨社区党总支书记陈银榜说道。
  六年时间过去了,方寨社区现在的樱桃面积已发展到6300亩,今年挂果5100亩,产值可达4000多万元,优质的大樱桃搭上电商平台,预计销货量将突破6万斤。“方寨红”也成为当地一个响当当的樱桃品牌。
  2018年初,为了体现服务国家战略的西农担当,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紧抓县校扶贫合作机遇,进一步与合阳县共同组建了“三团一队”科技人才扶贫新路径,通过整合优势资源,形成了以“书记帮镇助力团”为战斗堡垒,“专家教授助力团”为智力支撑,“科技镇长团”为桥梁纽带,“优秀人才先锋服务队”为服务力量的团队式科技人才扶贫新路径,有力破解了人才发展瓶颈,把基层的需求传递到学校中,开创了整县域推进定点扶贫工作的新局面。
  据了解,除了科技支撑,去年以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在合阳县投入各类帮扶资金482.84万元,引进帮扶资金330万元,通过“三团一队”帮扶新模式为合阳县选派团县委副书记一名、科技副镇长28人次开展长期持续的帮扶工作,结合当地农业产业特点,实施科技项目37项,引进大樱桃、红薯、葡萄、苹果、猪、羊等动植物新品种90余个,推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同时,通过进学校、下村镇培训基层干部246名,还先后有998人次专程赴合阳县开展定点扶贫工作,培训贫困人口和专业技术人员7800余人次,帮助销售贫困地区农产品3000万元以上,使合阳县贫困发生率由2017年的13.2%下降至2018年的1.41%,合阳县顺利实现脱贫摘帽。

版权所有:杨凌融媒体中心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网址:ylsx.nkb.com.cn  投稿信箱:ylsx@nkb.com.cn  新闻热线:029-87033711 87031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