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的西农路现在的西农路 本报实习生 郭媛媛
一座城市中,总有这样一条标志性的道路,它见证着这座城市的发展变化,折射着这座城市的文明与进步,记录着这座城市的崛起和繁荣。改革开放40年来,在78岁的安守成老人心里,西农路正是这样一条路。
“西农路的每一次升级改造,我都见证了。”提起西农路的变化,安守成有不少感慨。上个世纪70年代,他就居住在西农路附近。
在老人的记忆里,上个世纪70年代以前,杨凌只有这么一条像样的路。在众人的眼中,那是杨凌最好的路。青石子铺就,北起西农正门,自五台山下向南坡势渐缓,贯穿陇海线。
路边是两排三米多高的松树,每棵松树都有一个砖混修筑的树墩底座,外围还有两排高高的白杨树。行人走的累了、热了,就坐在树旁歇歇脚,遮遮荫凉。
回忆往昔,作为亲历者和参与者,安守成介绍,晴天有美妙,雨天有担忧。“我印象特别深,那时候路面很窄,除了西农路,其它都是土路,路边几乎都是村庄和农田。遇到雨雪天十分难走。”
40年间,杨凌道路得到多次改善,西农路也不断硬化拓宽。新旧世纪之交,西农路扩修改建,松树被全部移走。白杨树如卫士般守护着这条路,成了唯一不变的风景。
近年来,杨凌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打通断头路、完善立交桥、修建快速路,城市路网逐步得到完善,出行便捷、舒畅,人居环境得到改善,市民的生活品质自然得到提升。
“街多了,路宽了,楼高了,灯亮了,景美了……真是想都不敢想。”安守成回忆着,感叹着。
承载着杨凌人记忆的西农路,也正在悄悄变美,人行道景观带上的小桥流水、街心立体绿幕、立体绿化墙面以及人性化的便民设施,让这条充满着杨凌人记忆的道路,焕发出现代街区的生机与活力。
“说起西农路,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毛白杨树了,可以说是杨凌发展的见证者。”安守成说。
今年,杨凌市政部门对西农路两侧133棵生长了60年的毛白杨树进行集中更换。在它们完成使命的那一刻,难免让人不舍和眷恋。那些年,开春的点点碧翠、盛夏的浓浓荫凉、深秋的抹抹金黄、寒冬的片片雪落……数不尽杨凌一代代人的美好记忆和不尽乡愁。许多市民得知要砍伐毛白杨树的消息后,纷纷上街摄影留念。
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我们往往因为太过熟悉而忽略了这座城市的美。如今,西农路上的商铺比比皆是,绿化和亮化工程及部分景观节点也改造提升。通过示范街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医院、好又多广场、隆发城市广场的改造和建设,西农路整条街总体风格一致,服务功能完善,道路设施便捷,环境优美。
其实,西农路就是一面镜子,它的变化是城市变化的缩影。“现在,我们就生活在蜜罐里,每天都幸福满足,相信杨凌的未来更美好。”安守成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