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05版
发布日期:
揉谷:沿渭明珠踏歌前行
——写在揉谷镇划归杨凌10周年之际
国际一流的农业灌溉设施

杨凌职业农民创业创新园“宝贝”——“有机营养枕”

杨凌职业农民创新园里的南瓜新品种展示

中国首届农民丰收节揉谷农民庆丰收

美景如画的揉谷镇新集村

小葡萄钱串串,农民丰收喜欢颜

揉谷社区——农民进城住新家,幸福生活节节高

职业农民技能大比武,凭借技术把家富

杨凌职业农民创业创新园鸟瞰

  张军政 刘洋
  编者按:历史长河中,10年也许只是弹指一挥间。然而,对于渭河沿岸3万多“揉谷人”而言,这是一段刻骨铭心的难忘岁月。2018年12月26日,是揉谷划归杨凌10周年之际,在这个重要的时间节点,本报记者深入揉谷镇农村、社区、田间、工地、企业、学校、农庄、农场,亲历这里10年来发生的蜕变,记录这里发生过以及正在发生、发展的故事。
  秦岭之北、渭水之滨。杨凌揉谷镇犹如一颗璀璨明珠,镶嵌在厚重的关中大地上,熠熠生辉。
  2008年12月26日,揉谷从宝鸡市扶风县划归杨陵管辖,成为杨陵区一个普通乡镇。
  历史长河中,10年也许只是弹指一挥间。然而,对于渭河沿岸3万多“揉谷人”而言,这是一段刻骨铭心的难忘岁月。
  2018年12月中下旬,记者来到这个人文隽永、物美景秀的沿渭小镇,深入农村、社区、田间、工地、企业、学校、农庄、农场,实地感受这里10年间发生的美丽蜕变。
  做强“农业”文章 铸就农业名镇
  揉谷镇,具有古老而传奇色彩。因4000多年前农业始祖后稷在此“采揉谷物,以观青黄”而得名。处平原之地,临渭河之滨,土地肥沃,灌溉便利,农业发展优势得天独厚。
  杨凌乃久负盛名的农科城,党中央国务院赋予光荣使命,从1997年设区以来,三次出台《批复》支持发展,作为杨凌活力之地,揉谷镇大做“农”字文章,矢志不渝致力于农业名镇建设,助力杨凌引领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现代农业发展。 
  农业,邦之大业;技术,农业命门。农业文章要做活,农业技术需先破题。
  “这种新型灌溉装置,可以把需要十几个壮年男劳力才能胜任的工作变成只需要一个懂电脑小姑娘就可以完成的轻松工作,通过自动过滤、自动检测、压力补偿等技术,保证水速、水量、水质均匀灌溉,使作物水肥得到平衡补给,省时省力省钱。”位于揉谷镇的水肥一体化节水农业技术示范园区——泉江农庄,负责人罗新龙自豪地向记者介绍着“镇庄之宝”——以色列自动化远程控制水肥一体化灌溉装置。
  记者了解到,泉江农庄运用物联网控制系统、均匀灌溉设备,使得水肥一体化灌溉效果最大化体现,做到了定时定量施肥灌水,省水省肥50%以上,300多亩园区40座大棚的灌溉施肥仅需两个操作人员,人工成本大大减少。
  现代农业,依靠科技,方能顶天立地。在揉谷这片古老的土地上,现代农业发展的经典故事可谓精彩连连。
  享誉省内外的杨凌职业农民创业创新园就坐落在揉谷镇白龙村。
  园区主要负责人马新世告诉记者:“园区‘宝贝’多,大跨度双拱双膜新式温室大棚一年多茬、效益翻番,‘有机营养枕’让作物产量效益翻倍、质量更优,全自动水肥一体化技术省时、省力、省心;这个‘双创’园区不仅集纳现代农业发展的一大批先进技术,更集中展示着一大批农业新品种,一座大棚能种93个番茄新品种,9座大棚集中展示了国内外580多个蔬菜瓜果,这些优质优价的蔬菜瓜果已经远销全国,摆上了高档餐桌。”
  记者获悉,该园区按照“做给农民看、教会农民干、帮着农民赚”的运营模式深受社会各界关注,有来自甘肃、贵州、云南等全国各地农民在园区学习务工;外地农民在这里一边学习先进农业技术,一边打工挣钱,学成之后,返乡创业,杨凌先进农业技术从这里走向全国。
  如今,揉谷镇成功打造出以设施农业、经济林果、苗木花卉为核心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农产品品牌化、农民职业化、农业庄园化,农业绿色发展、科技示范引领、“三农”领域试点改革如火如荼,全力践行着国务院赋予杨凌新时代的农业发展使命。
  做美“农村”文章 给力乡村振兴
  党的十九大作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统领“三农”工作的决策部署,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20字方针总要求,加快推进农业农村全面发展。
  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对标新要求,揉谷镇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升农民生活品质为重点,坚持规划引领,示范带动,分类指导,统筹推进,全面实施“环境整洁、绿色覆盖、设施完善、文明提升”四大行动,努力打造“一村一景一特色”的美丽宜居乡村,加快推动美丽乡村建设提质增效,迈上新台阶。
  “粉墙玉砌,假山微耸,意趣横生。虽在乡野,犹似江南……忙耕于田,闲耕于园,耕田得食,耕园得欢,一张一驰……”在揉谷镇田西村民心广场,“耕闲园”里的《耕闲园记》勾勒出田西村今天的如画美景。
  田西村党支部书记田小雄感慨道:“10多年前,村子水、电、路、气等基本民生无法保证;每逢下雨道路泥泞、污水横流,生活垃圾随意倾倒、堆积如山、蚊蝇如织,村子一番破败落后的面貌,农民生活堪忧更别提发展农业生产。”
  迎着冬日的朝阳,记者走进揉谷镇农村社区,一幢幢美观大方的民房错落有序,一条条平坦的柏油路穿越村庄,一盏盏明亮的路灯照亮百姓生活。
  揉谷镇的美丽乡村各具特色,田西村凭借自然优势,大力发展红薯产业;新集村依托葡萄产业,唱响“醉美”新集观光基地;太子藏村、石家村借传统文化,巧打文化牌;姜嫄村依托苗木花卉,经济产业走俏四方。
  记者了解到,目前全镇农村雨污管网、街道硬化、外墙粉刷、门前统建、路灯亮化、天然气入户、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基本全覆盖,文化广场、文化大舞台、水景公园等文化基础设施全覆盖,农村基础设施十分完善;“星级文明户”“好儿媳”“好公婆”“好家庭”“致富能手”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开展有声有色,各类示范典型遍布全镇农村社区,乡风文明、民风淳朴,社会主义现代文明风尚蔚然成风。
  如今,揉谷的村庄美丽了、农村的产业发展了,农民的生活幸福了,一个以村庄片林、环村林带及景观公园为主体,以道路、街道及庭院绿化为补充,一街一树、一路一景的村庄生态绿化体系基本形成,农村的绿化美化水平提升,生态环境改善,一幅宜居、宜业、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乡村画卷正在徐徐铺开,乡村振兴战略在揉谷农村大地扎实推进。
  做富“农民”文章 引领创新发展
  隆冬时节,行走在揉谷镇城乡之间,一幢幢居民社区精致漂亮、一座座设施大棚果菜飘香、一处处广场设施齐全完备,美图美景随处可见……一幅幅城乡融合发展的和谐画面,彰显着群众生活的惬意与舒心。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2017年揉谷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6278元,是10年前的5倍多,沉甸甸的数字述说了发展的辉煌成绩。
  揉谷镇新集村党支部书记陈增科说:“10年前的新集村民,家里有了一辆摩托车就算是富裕户,而有了一万元就被称为‘万元户’。如今,村子里70%的家庭都有了小轿车,40%的居民在杨凌市区有商品房。现在‘万元户’反倒成了‘贫困户’,居民都编了一个顺口溜来说现在的存款:一万两万不算富,十万八万刚起步,过了百万才算富。目前,新集村家里有上亿元资产的家庭就有五户。”
  在揉谷社区,一位从石家村搬进楼房的住户朱小玲说:“我们这些曾经在农村生活的人,烧煤、烧炕、烧炉子的苦日子一去不复返了,现在家家户户住新楼、用电器,干净、环保又舒适;出了社区500米,幼儿园、小学、初中一应俱全,九年义务制教育一步到位;小区东门外便是医院,看病就医十分便捷;社区门口就有超市、公交,出行购物方便顺畅。”
  迎着新时代的号角,揉谷镇全面拉开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大幕,积极探索产城融合、镇村互动的发展新机制,努力打造新业态引领的融合发展模式。
  城乡一体,惠泽群众;改革成果,人民共享。自2010年以来,揉谷镇累计投资15亿元,完成中心社区16栋1892套保障性住房建设,总建筑面积达18万平方米,现836户1007套3522人分房入住;因重点项目建设和农民进镇工作,法禧村进行了整村搬迁,共593户1120套2336人入住法禧家园小区;完成田园农庄、养老社区等一批产业集群建设任务;累计投入3.5亿元,完成渭惠西路、渭惠西路西延段、高学路、纬二路、杨青路北段、城南路等道路建设,镇域交通硬件设施持续改善,补齐了发展短板;总投资额1700万元,占地92亩的姜嫄文化休闲广场建成投用,集图书馆、舞蹈室、书画室、自乐班、棋牌室、影院等为一体的多功能镇文体中心面向群众开放,风景宜人的绿地、人工湖、广场,勾勒出一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幸福美景。
  创新发展,玉汝于成;砥砺奋进,深度融合。10年来,揉谷镇以“产业一体化”为突破口,不断探索融合发展,全力推进现代农业、田园农庄、职业农民有机融合发展的新路径,农业新型经营主体不断壮大,三产融合持续深入……涌现出中来、千玉、戈绿原等集农业新品和技术示范推广、科技体验、科普教育、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现代农庄;以泉江家庭农场、阜民家庭农场等为代表的运营规范、内生发展有力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异军突起;圣嫄农庄、锦田农庄、揉谷农园等一批以种植业、养殖业、智慧农业为支撑的餐饮、采摘、旅游等三产融合的产业态势蓬勃发展,成为揉谷创新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杨凌圣嫄农庄负责人石岁虎告诉记者:“我们农庄横跨农业、工业、服务业三大产业,跳出了传统农庄只有吃、住功能,而缺乏相应的特色活动及农业文化输出的固定模式,真正实现了三产融合。”
  钟情圣嫄农庄民间技艺的西安游客王先生告诉记者:“在圣嫄农庄,游客不仅可吃农家美食,住传统窑洞,还能体验老油坊、醋坊、石磨豆腐和石碾辣子坊等传统农业工艺生产流程,找寻到儿时农村生活的记忆,体会到原生态农业加工文化的魅力,产生归属感,让人流连忘返。”
  如今,揉谷镇的产城融合、休闲农业、乡村旅游正在深入推进,顺应时代发展,不断发掘生态资源和文化潜力,掀开揉谷引领时代发展的崭新一页。
  高点定位发展 织绘锦绣蓝图
  拓宽时空的视野,才能看清抉择的关键。揉谷10年辉煌历程,是杨凌省部共建高速发展成效的缩影,更是杨凌示范区、杨陵区、揉谷镇广大领导干部、党员群众一张蓝图绘到底、久久为功抓发展的见证。
  10年来,在示范区党工委管委会和杨陵区委区政府两级领导班子的有力领导与亲切关怀下,揉谷镇取得一个又一个发展史上的骄人成绩。更值得一提的是,在省住建厅的大力支持下,揉谷镇成为陕西省8个沿渭重点示范镇之一,并且在城镇化建设中持续发力,成为带动杨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
  10年众志成城,10年砥砺奋进,10年春风化雨。揉谷镇10年发展书写了不平凡的篇章。
  当下,揉谷镇定位为“杨凌城市副中心,农业发达、适宜养老的沿渭优美重点示范镇”的目标,坚守打造“现代农业、养老度假、养生康体、休闲娱乐为主的关中沿渭健康小镇”发展战略,踏歌前行。
  陕西自贸区杨凌片区保税区、杨凌大道、金融大厦、种业大厦、图书大厦、绿地世界城、湿地公园、人工湖等一批涉及民生保障、产业升级、跨越发展的示范区重点项目在揉谷镇领域稳步实施,揉谷镇正以敢于担当的勇气、追赶超越的步伐与示范区升级发展同频共振。
  揉谷镇党委书记朱平满怀信心地说:“在示范区党工委管委会和杨陵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镇党员干部凝心聚力,全力以赴把上级交给我们建设揉谷的重任扛在肩上,落在地上,全神贯注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一定向全镇群众交上一份满意答卷。”
  揉谷镇,这个经济实力雄厚、设施功能完善、带动能力强劲的沿渭重镇正在关中大地迅速崛起,乘着新时代的伟大改革机遇,续写着高质量发展的壮丽乐章。 
  今天,站在改革开放40周年的历史节点上回首杨凌揉谷镇的10年发展历程,既有深刻的历史意义,又有深远的未来昭示。

版权所有:农业科技报社 陕ICP备05001571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网址:ylsx.nkb.com.cn  投稿信箱:ylsx@nkb.com.cn  新闻热线:029-87036602 87031518(兼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