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
国务院《批复》解读之四
做好涉农改革创新这篇大文章
罗剑朝,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带头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村金融研究所所长,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管学院党委书记。

  本报记者 翁瑞 实习生 刘中权
  解读嘉宾:罗剑朝
  解读内容:积极开展涉农改革创新试点
  批复原文
  “积极开展涉农改革创新试点。支持杨凌示范区开展‘三农’领域试验试点,探索构建农业绿色发展技术体系,加强现代农业技术标准创新,组建面向旱区的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研究推广服务机构,开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探索公益性和经营性农技推广融合发展机制,面向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探索农业科技扶贫新模式。”
  问:请您简单谈谈对国务院这次下发《批复》的理解?
  【解读】在杨凌示范区步入第三个10年发展的新阶段,国务院再次下发《批复》,对于杨凌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这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三农”工作的高度重视,以及对杨凌示范区的充分肯定和殷切期望。《批复》全文尽管只有短短的1500字,但其中蕴含的内容却十分丰富,政策含金量高。如果用一个字来概括的话,那就是——“实”。可以这样说,《批复》的第二部分“继续加大对杨凌示范区发展的政策支持力度”,通篇读下来感觉一句话基本就是一个政策,需要认真学习并结合实际加以落实。
  问:《批复》第二部分“继续加大对杨凌示范区发展的政策支持力度”中的第二条专门提及了“积极开展涉农改革创新试点”,杨凌作为我国最早设立的农业示范区,如何结合自身实际开展改革创新?
  【解读】作为我国最早设立的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杨凌如何结合自身优势开展涉农改革创新,我想谈两个方面。首先,我认为,杨凌要在现代种业发展方面开展积极改革创新。杨凌农作物育种有着悠久的历史,农业科研及农作物育种水平一直处于国内领先水平。上世纪50年代的“碧蚂1号”,60年代的“丰产3号”,70年代的“矮丰3号”,我国这3个里程碑式的小麦主栽品种更新换代全部来自杨凌。上世纪80年代,李振声院士在杨凌培育出了“小偃”系列小麦良种,近年来王辉教授也培育出了“西农979”等一系列优质小麦新品种,如何利用现有的品种资源优势和农作物育种优势,在现代种业发展方面进行深入改革创新,推动形成种业集群和种业品牌,是杨凌示范区值得思考的一个问题。
  其次,我觉得杨凌应该在金融改革领域继续解放思想,大胆创新。发展农业,一靠政策,二靠科技,三靠投入;解决“三农”问题,要靠金融强力支持与推动。金融不仅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同样也是现代农业的核心。长期以来,涉农贷款周期长、担保难、变现难、风险大,始终是制约金融机构发挥信贷支持的最大障碍,究其原因,既有农村抵(质)押担保政策限制,又有抵(质)押物管理难、计量难、交易难以及市场机制不健全等多种因素。近年来,杨凌示范区在农地使用权、大型农业机械设备设施、农业生物资产、农业知识产权和专利等农村产权抵押融资试点方面作了大量改革探索,初步解决了农民贷款抵押难、资金筹措难、农村产权变现难等突出问题,得到农民和新型经营主体的积极响应,试点效果良好。下一步,作为农村金融改革试验示范区,杨凌示范区还应在农业生物资产抵押、农村普惠金融、农业保险、农产品期货、期权等领域,继续加大改革创新力度,打通农村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破解农村金融“贷款难、贷款贵、贷款长”难题,为深化农村金融改革创新提供新的经验和模式。
  问:《批复》中提及“探索构建农业绿色发展技术体系”,能谈谈您对农业绿色发展技术体系的认识吗?杨凌示范区在此方面能作哪些有益探索?
  【解读】好的。现在国家提倡把农业绿色发展摆在更加突出位置,把绿色发展理念和技术手段、标准贯穿农业生产发展的方方面面。首先,我想先说说什么是农业绿色发展技术体系。绿色,我理解就是要发展有机农业、生态农业、无公害农业。同时在这个过程中,应该有一套技术体系,说通俗点,就是在农作物生产过程中尽量减少使用化肥、农药等工业投入品,利用自然力发展循环型农业,形成西部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绿色发展品种体系、生产体系、技术操作规范和技术标准体系。
  用什么来衡量农产品是不是绿色的呢?我觉得,杨凌示范区可以面向旱区和半干旱区制定一个行业标准体系,而这个标准应当满足高效、安全、低碳、循环和有机等要求,实现绿色农产品生产有标可依,有章可循,从而不断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问:《批复》中提及开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探索公益性和经营性农技推广融合发展机制。其中的“公益性和经营性农技推广融合发展机制”是一种什么机制?
  【解读】公益性,强调的是非盈利和社会效益;而经营性就是以盈利为目的。我们都知道,现在的大部分农技推广都是政府主导的公益性质。《批复》中提及让杨凌积极探索公益性和经营性农技推广融合发展机制,我理解就是以后在搞农技推广的时候,不仅仅要靠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也要将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纳入其中,发挥“两只手”的协同效应,推动社会资本、工商资本进入农技推广领域,建构形成分工合作、高效协同、有机衔接的公益性和经营性农技推广融合发展机制。说白了,就是允许农技人员通过技术转让、技术咨询、技术服务等形式开展增值服务并合理取酬,正向激励,从而不断推进基层农技推广体系的改革创新。
  问:《批复》中提及要面向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探索农业科技扶贫新模式。围绕“探索农业科技扶贫新模式”这项工作,您认为杨凌示范区有哪些基础和优势?
  【解读】我认为,杨凌要面向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探索农业科技扶贫新模式,最大的优势就是农科教资源优势。可以说,杨凌是西北地区农科教资源最为密集的地方之一。驻区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是全国农林水学科最为齐备的高等农业院校和“双一流”建设高校。我国高校专业培养上按学科门类共分为13个门类,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就有12个学科门类,除了军事学没有以外,学校包括了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的所有门类,这为杨凌在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开展农业科技扶贫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人才与学科支撑。
  另外,据我所知,近年来杨凌示范区依托驻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坚持走产学研紧密结合的道路,通过在贫困地区建立试验示范站、农业科技示范推广基地、开展农业科技培训等多种举措,帮助贫困地区增强自我造血能力,扶志扶智,运用科技手段、科技成果提升当地农业发展水平,实现脱贫致富,走出了一条颇具杨凌特色的科技扶贫新道路,需要继续行稳致远,发扬光大。

版权所有:农业科技报社 陕ICP备05001571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网址:ylsx.nkb.com.cn  投稿信箱:ylsx@nkb.com.cn  新闻热线:029-87036602 87031518(兼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