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数字报首页
版面导航
第01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综合新闻
第05版:综合新闻
第06版:专题
第07版:综合新闻
第08版:综合
标题导航
李婧同志在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支持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发展若干政策的批复》研讨会上的讲话(摘要)
国务院《批复》在杨凌各界引起强烈反响(五)
版面概览
联系我们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首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末版
发布日期:
文章标题
文章内容
文章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国务院《批复》在杨凌各界引起强烈反响(五)
杨凌旺丰园果蔬专业合作社张红利
用好《批复》政策 打造农家乐生态园区
47岁的张红利家住杨陵区五泉镇绛中村,早年在外打工,2009年成立了杨凌旺丰园果蔬专业合作社。近年来借助政府政策、资金支持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专家的技术指导,加上他个人的不懈坚持,2014年,张红利拿到了职业农民证书,又被杨凌示范区聘为科技特派员,成为发展现代农业的“土专家”。如今的合作社也从原来的6个人发展到了182人,种植面积扩大到了920亩,2017年总收入超过800万元。张红利学习《批复》后,看到里面提及了许多涉及农业、农民的好政策,他信心十足地告诉记者:“下一步,我还要引进枇杷、火龙果、杨桃等南方水果品种,将旺丰园打造成为集文化展示、采摘、餐饮、住宿于一体的农家乐生态园区。”
杨凌锦田果蔬专业合作社李海平
农民致富靠勤劳更要靠科技
40岁的李海平现任杨凌锦田果蔬专业合作社理事长,2008年退伍以后就回家创业,现在已经和土地打了十年的交道。在学习了国务院《批复》后,他深有感触地对记者说:“《批复》中提到的要搞农业科技创新好得很,咱农民种地要想挣到钱,还得依靠农业高新科学技术。”虽然只有高中文化程度,但李海平十分注重技术研究,做科技创新带头人,是他的不懈追求。每年他都会在自己流转的土地上做各种尝试:南瓜、葡萄、西瓜、辣椒、扁豆……不同作物种了几十种,同一作物的不同品种更不用提,仅甜瓜就试种过64种。试验成功后,他无偿将新技术和种子提供给社员,让社员和他一起致富,带动合作社迈上规范化发展的快车道。
杨凌田西甘薯专业合作社张海梅
期待农村集体产权改革政策落地
张海梅2016年成立了杨凌田西甘薯专业合作社,目前在揉谷镇田西村有145亩土地,依托西北最大的甘薯繁育基地,主要从事红薯种植和深加工。在学习了国务院《批复》后,她希望杨凌能尽快落实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现在他们流转的土地租期只有两年,每隔两年都要牵扯续租问题,阻碍了合作社的发展。张海梅告诉记者:“如果以后能一次性租十年甚至二十年,那么我们也就敢加大各方面投入,也才能真正放开手脚好好干。”下一步,张海梅将联合田西村股份经济合作社,以红薯育苗和种植为主导产业,建设一个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的产业融合示范园。目前,产业融合园已建成特色作物种植区、特色果树栽植、传统农耕及农产品加工体验区、认耕区及植物迷宫区等,预计2019年建成开放。
杨凌鸿运果蔬专业合作社穆鹏英
抢抓《批复》机遇 做大做强合作社
穆鹏英2009年成立了杨凌鸿丰园大棚蔬菜专业合作社,当时有39个大棚。2016年又成立了杨凌鸿运果蔬专业合作社,现在有72个大棚。主要种植西红柿、草莓、西甜瓜、辣椒等水果蔬菜。学习了国务院《批复》后,穆鹏英对合作社进一步做大做强更有信心了。他告诉记者,下一步,要搞好无土栽培,提高产品品质,搞好水肥一体化模式,还要引进火龙果这个品种,做到南果北种,从而提高农民收入。
本组稿件由本报实习生 魏争亮 采写
分享到
微信
QQ好友
QQ空间
新浪微博
0
版权所有:农业科技报社 陕ICP备05001571号 技术支持:
锦华科技
网址:ylsx.nkb.com.cn 投稿信箱:ylsx@nkb.com.cn 新闻热线:029-87036602 87031518(兼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