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发布日期:
《杨凌城乡总体规划修编(2017-2035年)》主要内容



  一、规划期限和层次
  规划期限:2017—2035年,近期为2017-2020年。规划层次:分市域范围和中心城区两个层次。
  二、目标定位
  按照“核心示范、带动旱区、服务全国”的定位,未来杨凌示范区要建设成为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科技创新推广核心区,新时代乡村振兴、特色现代农业发展引领区,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现代农业创新高地、人才高地和产业高地。
  三、人口规模
  优化人口布局,引导人口向中心城区集聚,优化完善镇区与农村社区建设,改善人居环境,形成中心城区—特色镇—现代农村社区三级人口布局体系。规划杨凌示范区2020年总人口为32万人,2035年总人口为50万人;中心城区2020年总人口为25万人,2035年总人口为42万人。
  四、建设用地规模
  规划至2035年,城乡建设用地66.65平方公里,城市建设用地56.27平方公里,人均134平方米;2020年,城市建设用地35平方公里,人均140平方米。
  五、城乡空间布局
  空间结构:未来杨凌示范区形成“一心、两轴、两带、多组团”的空间结构。
  “一心”:为以自贸区为核心的农业国际商务中心;“两轴”:为南北方向的城市综合发展轴、产城融合服务轴;“两带”:为东西方向的缤纷活力休闲带和教育研发创新带;
  六、市域城镇体系
  规划形成由1个中心城市、2个城镇、5个农村社区、若干美丽宜居乡村构成的全域统筹、城乡一体、协调发展的城镇体系。
  中心城市:即杨凌中心城区,由重点发展科技创新、金融服务、教育培训、信息服务等功能,是支撑杨凌成为全国现代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区的产业高地。
  2个城镇:即五泉镇、揉谷镇。
  5个农村社区:包括毕公、蒋周李、斜王上、新集、秦丰五个新型农村社区(田园农庄),重点发展特色产业,适度教育、休闲等活动,各社区通过绿道联系。
  七、产业发展规划
  产业发展思路:构建具有杨凌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提升第一产业,以种业培育为核心,延伸发展设施农业、观光农业;稳定第二产业,发展农副产品加工、生物医药、涉农装备等特色产业集群;培育第三产业,加速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支撑现代产业的发展,提升生活性服务业完善城市职能,提升生活品质。
  八、综合交通规划
  高、快速路网:打通西外环,加强南北交通与区域交通相协调,并加强东西部地区的联系,逐步建立便捷、通达的区域性交通体系。
  道路交通规划:以区域干线、城市主干路和城乡组团联系交通网络为骨架,构建“七横、八纵”的主干路网骨架。七横包括:北环路、孟杨路、北干渠路、渭惠路、有邰路、自贸大街、河堤路;八纵包括:西环路、高研路、杨凌大道、邰城路、后稷路、新桥路、东环北路、东环南路。
  九、城乡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全面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全覆盖,形成城市级、片区级和社区级三级公共服务中心体系。
  行政服务设施:规划建设1处行政服务中心,建设“一站式”市民服务中心。
  文化设施:规划建设图书馆、档案馆、音乐厅等城市级文化设施;健全城乡一体化文化设施布局,按照“城市—片区—城市社区—镇村”四级配套文化设施。
  教育科研设施:扩建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围绕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和杨凌职业技术学院拓展教育科研用地;扩建杨凌一中、城西中学,规划配建新增4处中小学用地。
  体育设施:结合水上运动中心规划城市级体育中心1处;加强校园的体育设施公共共享,城乡学校建设足球活动场地;规划新增2处片区级体育设施;每个社区生活圈应配置1处体育活动中心;特色小镇应设置室内体育活动中心和室外活动场。
  医疗卫生设施: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新增2处城市级医疗卫生用地;强化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建设;规划在特色小镇镇区布局乡镇卫生院,农庄社区布局村卫生所。
  社会福利设施:规划福利院1处;增加片区级老年活动中心。
  十、城乡旅游发展规划
  结合自然资源、历史文化资源和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形成“三圈三带一区多点”的文体旅一体化发展结构,将杨凌示范区全域打造成生态、文化、体育一体化发展的5A级景区。
  十一、城乡生态绿地系统规划
  以河流、农田、林地三大生态系统为骨干,串联各种自然资源和绿色空间,建设田园风光与城市景观共融的公园城市,搭建以城市绿地和河网水系为核心构成要素城市绿地系统,形成“四横、三纵、多点”的城市绿地系统格局。
  十二、城乡历史文化保护规划
  加强保护包括泰陵和古邰国遗址公园在内的遗址。重点保护遗址地上及地下核心资源,全面保护遗址周边自然生态环境。
  十三、景观风貌规划
  凸显大学城特色,建设城校一体的特色风貌区。在全域划分特色风貌区,分片区引导多样化的城乡建设,强化5A景区建设特质与标准。
  十四、中心城区规划
  由于自贸区的发展平台和城市自身的发展诉求,适度对中心城区内城市用地进行拓展,完善杨凌大道南北两侧以及道路沿线的用地布局,构建城市新的发展轴带。规划2035年城市建设用地面积56.24平方公里。加强对旧城的建设指引。加强城市更新。
  十五、城乡市政基础设施规划
  给水、再生水工程:规划杨凌水厂为全区生活给水厂,其水源来自石头河水库引水和引汉济渭大型跨流域调水工程,规模为10万立方米/日。规划设置再生水厂2座,与污水处理厂合建。
  污水工程:扩建杨凌污水处理厂,规模为5万立方米/日,占地面积为6公顷。新建第二污水处理厂,规模为8万立方米/日,占地面积约12.5公顷。
  雨水防洪工程:渭河防洪标准为100年一遇,其他河流为50年一遇。排涝标准采用20年一遇。雨水管渠一般地区重现期为3年一遇,重要地区为5年一遇。
  电力工程:规划共设置变电站10座,其中对现状35千伏五泉站进行增容改造,对现状35千伏揉谷站进行升压改造为110千伏站;对现状110千伏杨凌站、永安站及新桥站进行扩容改造;另外规划新增110千伏变电站5座。
  通信工程:规划保留现状电信机楼、移动机楼、有线电视分中心、邮政分局及揉谷镇、五泉镇邮政支局2座。
  燃气工程:规划门站2座,其中保留现状门站,规模为50万立方米/日,占地面积为13800平方米;新建门站1座,规模为50万立方米/日,占地面积为20000平方米。设置高中压调压站1座,规模为30万立方米/日,占地面积为3500平方米。设置LNG调峰储气站2座,贮罐规模分别为400立方米。
  供热工程:保留华电杨凌热电厂1座,远期规模为4×350兆瓦。设置区域锅炉房2座,分别为华电热电厂锅炉房,装机规模为60吨/时;五泉镇区域锅炉房,供热量为58兆瓦,独立占地面积约1公顷。建设热电厂至揉谷、五泉镇的供热长输管道,实现热电厂对全区供热。 
  环卫工程:规划设置中小型垃圾转运站6座,规模为50~150吨/日,用地面积约1000~4000平方米。规划在示范区北部设置环境园1座,该站综合热电厂灰渣处理及全区生活垃圾填埋、焚烧等无害化处理,占地面积约18公顷。杨凌医疗废物等危险废物收运至陕西省危险废物集中处理中心统一处理。
  综合管廊建设:构建“一环多分支”的管廊系统,收纳管线有给水、再生水、原水、电力、电信、蒸汽、热水管线等。规划干线综合管廊由北环路、孟杨路、高研路、永安路以及新桥路南段、渭惠路等路段构成环状管网。
  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区总体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不小于80%,年径流污染控制率不小于75%。
  综合防灾:规划城市消防站10座,结合体育场馆、公园绿地、广场、学校操场设置综合避难场所。
  十六、近期建设
  至2020年,着重开展对自贸区农业商务中心、综合保税区、产业园区的建设,提升城市空间环境品质,完善交通体系,推进旅游服务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及市政设施的建设。近期2020年中心城区人口规模25万人,城市建设用地面积35平方公里。

版权所有:农业科技报社 陕ICP备05001571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网址:ylsx.nkb.com.cn  投稿信箱:ylsx@nkb.com.cn  新闻热线:029-87036602 87031518(兼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