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特梅斯庄园 乡村振兴报道组记者 陈永斌 耿苏强 曹轩睿
2017年10月18日,党的十九大报告发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号召,这是继国家提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之后的又一个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战略。
时隔一年,神州大地处处吹响乡村振兴的号角,在杨凌示范区这片以农业高新科技闻名的土地上,同样掀起了乡村振兴的热潮,而且杨凌更加懂得利用优化社会资本去盘活农村资源的“诀窍”,试图下好现代农业产业振兴乡村这步棋。
科技致胜 乡村振兴“不走寻常路” 产业兴旺,科技先行。近年来,为充分发挥杨凌示范区在现代农业科技创新和示范带动方面的优势,大学、产业链、农科培训、科技特派员、展会和媒体“六位一体”推广模式协同发力,提升“杨凌农科”区域品牌价值,培育推广“西农979”“秦优7号”“瑞阳”“瑞雪”等作物新品种。与此同时,在设施农业方面,杨凌与驻区两所高校紧密协作,先后引进农业新品种70余种,推广新技术10余项,不仅实现了火龙果、百香果等品种的南果北种,还培育了森淼种业等一批“两端(生产销售)在区内,中间(精深加工)在区外”的高端企业。
“种子研发在杨凌,种子经营也在杨凌”,这已经成为不少种业公司的共识。杨凌森淼种业公司总经理李彬彬说,在实用技术上,公司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高校合作,着重发挥高校在基础研究和技术指导方面的优势,枸杞种植基地已经从刚开始的16亩,发展到了现在的4800亩。
以大地为背景,以种子为色调,用生动的画面展示杨凌农业的魅力。近年来,杨凌通过引种繁育、杂交育种、远缘杂交、基因工程等多种方式,累计育成农林牧新品种32类300余个。从一路前行的脚步来看,记者清晰地看到了杨凌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背后的深意。说到底,根本上是要通过科技资源的合理配置,强化品种引进、新技术推广等,助力现代农业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
借力专家资源 打造产业持久引擎 念好科技经,把好产业持久力。作为关中沿渭地区闻名遐迩的“葡萄村”,杨凌揉谷镇新集村仅葡萄一项人均年收入就达到1.5万元。这主要得益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专家教授的精心指导,不断提高葡萄的品质。
近年来,新集村积极探索高质量发展,通过龙头企业辐射带动周边农民们成立专业种植合作社,聘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专家就建苗圃、建葡萄园、树形修剪、标准化生产、病虫害防治等专业知识进行定期培训,并深入田间地头对种植户进行手把手指导,确保每家至少有一个种植技术明白人。同时按照“专家+技术员+田园使者”的科技助农服务形式,联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葡萄酒学院13名“田园使者”,定期到村上帮助群众进行葡萄田间管理。这些年,新集村农民不但运用学到的种植技术提高了本村的作务效益,还向江苏华西村等地输出人才卖技术,每人年收入8万多元。
2004年以来,杨凌发挥农科教优势,累计面向西部旱区开展现代农业科技培训23万余人次,科教专家为当地及西部旱区现代农业产业振兴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持。
生态农庄集群 巧打休闲旅游牌 近年来,在创新农耕文明的旅游时代中,杨凌结合绿色生产、生态保护、科技示范、农耕体验、美食品味、异域风情为一体的众多现代农庄颇有特色。
布局尚特梅斯庄园、君度唯尔葡萄酒庄园、圣嫄农庄等10多个风格迥异、主题鲜明的现代农庄,杨凌将一二三产融合的内涵演绎得淋漓尽致。通过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和现代农庄,先后带动了2万多农户“组团”发展产业。
草地、花海、木屋、风车西餐厅、露营烧烤区、地下酒窖、都市农夫自留地、水果采摘区……走进杨凌尚特梅斯庄园感受充满欧美风情的浪漫,又不失田园生活的悠闲,众多的体验项目让人目不暇接。
据了解,依托现代农庄,杨凌大力发展农业休闲旅游和研学旅行,仅今年以来就接待旅行人数50多万人次。通过举办农业休闲游、采摘等活动,带动了特色农产品销售达1.2亿元,为农村产业发展注入了新动能。
目前,杨凌通过打造生态农业、田园乡村、生态乡村,吸引市民下乡,增加农民经营性收入;通过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实现产区变园区、园区变景区、产品变礼品的发展模式,初步形成了苗木、果蔬、食用菌等多个特色产业集群,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