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
杨凌:科技创新给力现代农业
  本报记者 董文兰
  杨凌被誉为中国农科城,是我国首个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也是世界上农业科技力量、科技成果和农业高科技产业高度密集的地区之一。近年来,杨凌加快区校融合步伐,开展科技创新示范,引进培育科技人才,建立完善协同创新平台,加大科技投入,现代农业发展结出累累硕果,成为我国农业创新发展的“排头兵”。
  科技硕果的缔造者
  科技兴农,杨凌先行。今年5月,“西农511”小麦新品种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技术转让费达455万元,创杨凌农科育种销售价格新高;2017年年底,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薛吉全教授率领玉米科技团队选育的“陕单636”等玉米机收品种,成为全省第一个审定的适宜机械化籽粒收获玉米品种……一系列科技成果的获得和转化,展示了杨凌科技创新助推现代农业发展取得的成绩。
  近年来,杨凌在农业科技创新中屡屡刷新成绩。截至今年8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已累计培育出了“碧蚂1号”“丰产3号”“小偃6号”“西农979”等优质小麦品种;新增科技成果3313项,发明专利授权量600余件,获省部级以上奖励60余项;累计建成了涉及小麦新品种培育、兽用生物制品、果蔬深加工、饲料工程等省部级以上科研平台66个,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393项;国内首例体细胞克隆羊“阳阳”等重大农业科技成果令世人瞩目。其中,获得42项国家级科技奖励成果,获得授权专利3935项,审定通过“西农511”小麦、杂交油菜品种“西油2号”等650项农业科技创新成果,“杨凌农科”品牌价值提高至818.58亿元。
  农科人才的集聚地
  杨凌专家,农科瑰宝。2017年11月27日、28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保学院康振生教授、水土保持研究所邵明安研究员分别荣膺中国工程院和中国科学院院士,这是党和国家对两位院士在各自研究领域做出的系统性、创造性成就和重要贡献的褒奖,也是杨凌科技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农业科技创新结出的又一硕果。
  杨凌作为我国农业科技资源高度密集之地,农科人才辈出。近年来,杨凌整合区内两所高校资源,统筹资本、技术、信息、人才等创新要素,大力推动区校融合发展,将政府组织优势和大学创新优势有效结合,科教实力明显增强,取得一批重大科技成果。
  此外,杨凌科技创新能力的增强,离不开对科研人才的引进。过去的一年,杨凌新引进博士以上高层次人才106人,累计超过600名。目前,杨凌聚集了农、林、水等方面70个学科近7000名科教专门人才,促进了多项集成技术研究,推动科技创新实力大力提升。
  机制创新的推动者
  协同创新,同频共振。与科技创新实力同步提升的,还有大幅增长的协同创新能力。近年来,杨凌依托省部共建的体制优势,携手区内两所高校,与246家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全国39所高校建立协同创新“两个联盟”等;先后探索出“大学推广、产业链推广、农业科技培训、科技特派员推广、媒体推广、展会推广”等多种模式的示范推广体系,初步形成了“核心示范、周边带动、广泛辐射”的农业科技示范推广新格局;与全球60多个国家在现代农业领域建立了合作关系,在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中大放异彩;建成了农业电商产业园、创业工场等创新创业平台,培育出一大批农业“创客”,带动农业科技创新。
  为加快集聚科技创新要素,去年来,杨凌瞄准国家粮食安全、生态安全和旱区农业发展技术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新启动支持20个产学研用协同创新重大科研项目,制订了《杨凌示范区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实施办法(试行)》,促进科技成果的转移转化,全年完成技术合同交易登记68项,交易总额首次突破亿元,达到1.285亿元,超额42.8%完成任务。
  面向未来,杨凌将继续激发农业科技创新动能,为我国现代农业发展贡献“杨凌力量”。

版权所有:农业科技报社 陕ICP备05001571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网址:ylsx.nkb.com.cn  投稿信箱:ylsx@nkb.com.cn  新闻热线:029-87036602 87031518(兼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