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
杨凌:文化惠民生 生活多姿彩
  本报记者 翁瑞
  1978—2018,改革开放的40年是轰轰烈烈的40年,是杨凌经济社会发展大变革大发展的40年,更是杨凌文化事业大发展大繁荣的40年。40年来,随着一项项文化政策的实施,一个个文化项目的落地,一场场文化汇演的举办,先进文化如春风化雨般滋润着杨凌儿女的心扉,文化改革的时代强音在农城大地响彻云霄。
  持续发力 文化惠民更进一步
  文化惠及民生,文化浸润民心。
  每当夜幕降临之时,揉谷镇新集村的文化广场上,伴着曲调悠扬的音乐,村里的广场舞队员们翩翩起舞,吸引了许多村民前来观看。自从建设了村文化广场,这里群众的文化生活日渐丰富多彩。曾经,村里宁静寂寥,几乎没有群众文艺活动,麻将、扑克、电视机构成了人们文化娱乐的全部内容。如今,这里日日热闹,群众笑声不断、掌声不断。
  嬗变,源于发展,文化活动之变,让群众的文化大餐更加“美味”。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可谓天天有演出、周周有活动、月月有亮点、处处有特色,广大群众尤其是农村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大有提升,幸福感“爆棚”。
  近年来,杨凌示范区始终坚持把文化重心倾向基层,不断加快文化设施建设步伐,着力完善公共文化服务,强力推进文化惠民工程,向全区人民交出了一份份满意的答卷:五泉、揉谷文化中心广场建成并投入使用,姜嫄文化主题公园、杨凌“十里陵湾”农业文化旅游体验区建设项目稳步推进,古邰国遗址公园、文化创业产业园加快建设,“文化惠民·舞动杨凌”、“百姓舞台·唱响杨凌”、公益电影放映等惠民工程持续实施……
  融合发展 绽放文化全新魅力
  体育事业的发展是改革开放40年来群众文化生活的重要部分。
  马拉松,在2015年春夏之交来到杨凌。迷人的农科城与伟大的马拉松首度交融,就迸发出了“爱”的火花,从此,杨凌与马拉松亲密携手,一路走来,从2015年4月26日成功首办,到2016年升格为国际赛事,再到2017年影响不断扩大,马拉松已经走入了杨凌人的生活,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认可和喜爱,“杨马”,也成为人们喜闻乐见的亲切称呼。
  近年来,杨凌示范区围绕文化强区战略,创新文化体制机制,积极推进文化与旅游、体育深度融合,培育形成具有时代特征、历史特点、地域特色的创新文化、旅游文化、体育文化精品体系,增强公共文化服务能力,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
  ——在文化与体育融合方面,重点借助杨凌农科城马拉松赛、自行车邀请赛、汽车越野场地赛、小湋河半程马拉松赛等赛事,带动参赛群众深入乡村,领略杨凌美丽田园风光,住农家屋、吃农家饭、体验农活,带动旅游产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
  ——在文化与旅游融合方面,以文化旅游节庆活动为抓手促进乡村旅游发展,通过举办“现代农业休闲四季游”赏花踏青节、现代农业夏令营、采摘文化节、摄影展、大型文艺演出等系列活动的开展,让游客体验到杨凌特色现代农业四季变化的不同魅力。
  造血壮筋 产业发展不拘一格
  文化产业在杨凌,锣鼓最有代表性。位于城区东部3公里处的上川口村,被誉为“西北锣鼓第一村”,锣鼓制作技艺可以追溯到18世纪的清代,谈起锣鼓产业的发展史,杨凌新声铜鼓乐器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松林最有发言权。“80年代初期,上川口铜鼓加工还是家庭作坊式生产,村上真正手艺好的只有5、6个人,产品大多是一些满足社火、杂耍用的‘大路货’。如今全村1300人,有300人从事这项传统手工艺加工,产品不仅行销全国各地,还远销韩国、日本、印度、东南亚等地区。”
  近年来,杨凌示范区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依托百年传承的铜鼓乐器制造技艺,着力打造以新声铜鼓乐器有限公司为代表的锣鼓产业,同时每年安排2000万元文化产业发展资金,促进文化企业做大做强。此外,还出台了《关于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从环境营造、奖励资助、项目扶持等9个方面16项措施支持示范区文化产业加快发展。如今,全区文化产业呈现出生机勃勃、向上向好的发展态势,杨凌文化发展的崭新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40载风云激荡,40载勇毅笃行。踏着转型升级发展的时代节拍,杨凌的文化事业正凝心聚力、奋勇争先,努力创造辉煌业绩,创造杨凌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崭新未来。

版权所有:农业科技报社 陕ICP备05001571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网址:ylsx.nkb.com.cn  投稿信箱:ylsx@nkb.com.cn  新闻热线:029-87036602 87031518(兼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