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晓艳
今年的秋分,对于8亿多中国农民朋友、对于国家首个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杨凌来说,都不仅仅是一个普通的节气,它又多了一重特殊的身份——“中国农民丰收节”。这一天,所有的目光都将聚焦在农民身上;这一天,“农”字将再一次得到大写……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杨凌成为六个分会场之一,喜讯接二连三,也令具有深厚“三农”情结的杨凌农科专家倍感自豪和欣慰。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国农业历史文化研究所所长樊志民:
农民丰收节是一个祝福的节日、也是一个希望的节日 “‘中国农民丰收节’的设立、杨凌作为六个分会场之一,这些不仅反映了国家对‘三农’工作的重视、对杨凌成立21年来为我国现代农业发展所作工作的肯定,更重要的是它能够唤起全社会关心农民、关心农业的社会意识。”作为一名农史学者,樊志民先期参加了农民丰收节设置论证座谈,对于节日当天的活动内容他也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樊志民表示,农民丰收节应当是一个感念的节日、一个庆祝的节日,也是一个祝福的节日、希望的节日,在这样一个特殊的节日里,我们每一个中国人应当感恩天地自然、继承优秀传统、展示现代农业成就和丰收的喜悦。因此,要在这一天为我国的农业科学家及农林牧渔各行各业有成就与贡献的农民授勋、颁奖,体现“三农”工作的重要地位,提升农业工作者的荣誉感、幸福感和获得感;还要举办各种优秀的农耕文化活动,烘托节日的喜庆气氛,让全社会、全民都感受到丰收的喜悦和快乐。另外,在庆祝用辛劳和智慧带来的丰收的同时,我们应当祝福躬耕在希望田野上的8亿多农民朋友,只要有付出,就会得到金灿灿、沉甸甸的回报,这是走到哪里都不变的真理。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王征兵:
农民丰收节的设立体现了国家对农民的尊重和对农业的关注 得知将每年的农历秋分节气定为“中国农民丰收节”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王征兵说,他的第一感觉就是很振奋、很欣慰。从2010年提出设立农民节的设想,到参与主持首届西安农民节“乡村振兴战略论坛”,8年来,王征兵为农民节的设立积极发声。
王征兵说,8亿农民很伟大,是中国最庞大的群体,丰收节的设立体现了国家对农民的尊重和对农业的关注,是一件具有历史意义的大事。而作为我国首个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经过21年的发展,杨凌在支撑和引领干旱半干旱地区现代农业发展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作为六个分会场之一实属必然。
王征兵建议,杨凌应发挥农林科大强大的科教资源优势,在农民丰收节当天举办百名专家咨询团活动,免费为全国各地的农民朋友提供农业技术咨询、解决农业生产难题;农业专家、杨凌市民与贫困群众结对子,传授致富技能、给予生活帮扶;政府主管旅游的部门可以将杨凌有特色的农庄串起来形成一条旅游线路,展示杨凌形象,提高农庄知名度,推广杨凌旅游品牌;农林科大可以举办一个实用型农业技术展示活动,展示农科专家最新品种和新技术,方便群众了解;同时,政府文化部门还可以举办农民诗词大赛或者歌曲大赛,在全国范围内征集“三农”方面好的作品,以歌颂农民、传唱农民,丰富农民的文化生活。
育种专家、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推广副研究员何一哲:
希望农民丰收节成为每个中国人的节日 谈起第一个在国家层面专门为农民设立的节日——“中国农民丰收节”,育种专家、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推广副研究员何一哲甚是激动。他说:“今年秋分起,8亿多农民朋友有了自己的专属节日,这弥补了长期以来我国最大的群体没有自己节日的空白,我由衷地为农民朋友们感到高兴和自豪。”
何一哲说,不管是作为农业高校的一员还是一名农业育种专家,历来学校和他们这些农科专家都与农民朋友的心贴得很近,都有深深的“三农”情怀。节日设立了,还要考虑怎么过。在何一哲看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而作为首个国家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杨凌又承担着支撑和引领我国干旱半干旱现代农业发展的国家使命,他希望,这一天不单单是农民自己的狂欢日,更应该成为整个中国社会的节日、成为每个国人的节日,在这一天全社会都应该把目光聚焦到农民身上,都来关注、重视和支持“三农”工作,为我国的“三农”工作和示范区更好地履行国家使命建言献策、出谋划策,让“中国农民丰收节”成为解决农民实际需求的重要平台,在全社会营造重农强农的浓厚氛围,凝聚爱农支农的强大力量,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促进农业农村加快发展、农民增收致富,为我国“三农”事业发展创出更多“杨凌模式”、贡献更多“杨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