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8版
发布日期:
杨凌:惠民改革让百姓看病不再难
  本报记者 王晓艳
  从1978年到2018年,改革开放走过了40个年头。40年辛勤筑梦、40年砥砺奋进,农科城的医疗卫生事业取得累累硕果:从最初的一有大小病只能找赤脚医生,到签约家庭医生上门为寻常百姓服务;从看病远看病难看病贵,到分级诊疗双向转诊、覆盖城乡的三级“卫生网”的织就;从小病拖、大病扛,到人人手握新农合这把“健康伞”,看病再也不发愁……40年来,生活在杨凌的老百姓有了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家庭医生,走入寻常百姓家
  今年1月30日上午8时许,五胡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生赵海静换上白大褂,如约来到李台街道办邰南社区居民张薇家中,查看她婆婆身体恢复状况。
  自2017年6月份算起,这已是半年多来,赵海静第13次来张薇家了。如今的赵海静干劲更足了,又多了一重身份,成为一名签约家庭医生。“多亏了赵医生的上门照顾,不然我老婆子早都臭到床上了。”看着赵医生忙得连口水都顾不上喝,张薇的婆婆眼含热泪。老太太去年8月22日因脑干出血突然栽倒在地,在医院住了两个多月。得知情况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护人员上门宣讲政策,双方签订了家庭医生服务协议书。“现在情况比较稳定,每天都按照赵医生的指导坚持锻炼。”老太太开心地说,“以前有个大小病只能找赤脚医生,现在时髦很,有家庭医生上门送服务,更方便、更放心了!”
  近年来,杨凌积极探索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组建以家庭医生为核心、专科医师提供技术支持的签约服务团队,以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孕产妇、儿童、残疾人为重点,向居民提供长期连续的基本医疗、公共卫生和健康管理服务。截至6月底,已在全区各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面推行了医疗服务团队与居民签约服务模式,组建乡村医生医疗服务团队41个,共签约11.3万人,全区普通人群签约率达到43%以上,重点人群签约率达到56%以上,精准帮扶低收入户签约率100%。 
  分级诊疗双向转诊,小病基层看大病上医院
  73岁的化建社区居民马桂芳头晕的老毛病困扰了她两年多。去年,马桂芳在示范区医院诊断出患有短阵室性心动过速,经过手术转院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康复治疗后,至今再也没犯过。
  “以前有个疑难杂症都要去示范区医院看,现在建立了分级诊疗双向转诊机制,小病先在基层看,不行了再转大医院,更方便了,而且报销多花费少。”近日,马桂芳提起这段就诊经历仍十分感慨。
  实现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帮助镇、村(社区)培养优秀专业技术人才,开通转诊绿色通道,是杨凌缓解群众看病远、看病难、看病贵开出的良方。近年来,杨凌全面建立并实行了分级诊疗双向转诊机制,充分发挥医疗卫生三级服务网络作用,以示范区医院为核心,民营医疗机构为补充,辐射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镇办卫生院,初步建立了“基层首诊、分级医疗、双向转诊、上下联动”的医疗服务模式,出台了分级诊疗制度差异化报销政策,有效促进了区内医疗资源的合理优化配置。如今,杨凌的老百姓基本实现了“小病不出村、常见病不出镇、大病不出区。”
  参加新农合,让百姓告别了“小病拖大病扛”
  6月15日,69岁的农民张淑芳慢性支气管炎复发,被家人送往示范区医院治疗。虽然家里生活并不宽裕,但他们丝毫没有为看病发愁。
  “这些年,老母亲一人光住院一项就花了5万多元,好在参加了新农合,出院时直接就给报销了3万多元,我们只负担了1万元左右。”张淑芳的儿子张季峰说,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
  曾经在民间流传的小病拖、大病扛、重病等着见阎王,救护车一响、耕牛肥猪都白养等顺口溜,不同程度反映出经济困难时期百姓对看病难、看病贵的揪心与无奈。如今,这种情景在杨凌已悄然发生了改变。近年来,杨凌深入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出台了一个又一个惠及百姓的政策法规,从2013年起,在全区范围内实现了城乡居民医疗保障政策一体化,率先在全省实现城乡医保政策在覆盖范围、筹资政策、保障待遇、医保目录、定点管理、基金管理等“六统一”;新农合参合人数由2010年的11.8万人提高到2018年的13.5万人,参合率由97.4%提高到100%,启动了大病商业保险,重特大疾病保障和应急救助、医疗救助制度。
  40载沧桑巨变铺就健康路。如今,站在新时代的历史新起点,这座充满活力的农科新城,正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朝着新的目标,迈出铿锵有力的步伐,从容出发。

版权所有:农业科技报社 陕ICP备05001571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网址:ylsx.nkb.com.cn  投稿信箱:ylsx@nkb.com.cn  新闻热线:029-87036602 87031518(兼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