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
援外培训:用先进农业知识架起国与国之间友谊的桥梁
农林科大农林经济管理博士后汪红梅在备课

  本报记者 王朝阳
  作为我国首个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杨凌示范区自成立以来,便承担着支撑和引领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发展的使命。近年来,杨凌在完成自身使命的同时,还担负着国家援外培训项目。时值援外培训班开设第100期之际,记者采访了区内科教单位在援外培训班授课的专家,想听一听他们对开设援外培训班的真切感受。
  刘孟君:100期培训我期期不落
  作为一名主要从事作物栽培学教学和马铃薯品种选育的专家,刘孟君副教授还肩负着援外培训的重担。在援外培训班,他主要讲授“中国国情”“中国农业推广”“中国农业史”三门课程。十几年来,刘老师孜孜不倦地将杨凌的技术推广给国外学员,帮助他们解决农业领域的难题,让他们对中国有新的认识,对杨凌农业有新的认识。
  “从2005年开展第一期培训,我每期都参加,援外培训班已经开设了100期,培训涉及的国家有110多个。我相信,随着国际交流的日益加深,会有更多的外国学生对中国的农业、农村会更感兴趣,也更加了解。”刘老师说。
  问到刘孟君副教授这么多年来与外国学生交往中最难忘的事是什么,他说:“2014年,一位巴基斯坦朋友来杨凌后,看到咱们的节水灌溉设备特别先进,回国后专门给我写信,表示想购买该设备。我通过机电学院的一位教授帮了他的忙,机器运回去并顺利运营以后,他对杨凌的农业科技更加认可。”刘老师接着说:“培训结束后,很多外国朋友来信,想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读研究生,可见援外培训对他们的影响有多么大。”
  李锐:学员对杨凌农业兴趣十足
  “在援外培训班上,我主讲的是国际水土保持与旱地农业概况。中国在旱地农业水土保持方面的做法,取得的成就和经验,都是我讲课的重点内容。”年愈古稀的李锐老师,目前还担任着世界水土保持学会主席,谈起援外培训的学员,他笑着说:“参加培训的外国学员普遍对于杨凌在水土保持方面取得的成效和经验很感兴趣,希望回国后能够推进自己国家在水土领域的进步。”而来自泰国、老挝等东南亚国家的学员,则比较关心怎样调动和发挥农民的积极性、以及植被恢复方面的问题,针对学员的不同要求,我们都能做到区别对待,因材施教。
  “一位来自泰国的朋友听完课后,要走了我的课件,多年过去,他仍然在用我的课件为学生上课。”李锐老师说:“这么多年来,虽然很累但很值得,让外籍学员了解中国一步步走向强大的发展历程,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我觉得很有意义。”
  汪红梅:援外培训满足了学生们的求知欲
  汪红梅是农林科大农林经济管理的一位博士后,谈到对援外培训的感触,她说她每期都要针对不同国家、不同身份的学员调整讲课思路,讲授他们需要的知识。“讲课过程中,一些学生想了解我国在经济管理领域的做法,我就专门在这一领域讲了很多生动的案例,让他们更加清晰的掌握知识。”
  谈到她对工作的认知,她说在援外培训方面,至少有三个意义和作用:一是帮助其他发展中国家,这是我国在国际社会中应该承担的责任;二是参加援外培训能交到很多外国朋友,学到很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三是可以在经济贸易、技术交流等多个领域,架起国与国之间友谊的桥梁。

版权所有:农业科技报社 陕ICP备05001571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网址:ylsx.nkb.com.cn  投稿信箱:ylsx@nkb.com.cn  新闻热线:029-87036602 87031518(兼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