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耿苏强 农民要致富,产业是支柱。近日,记者走进杨凌农业科技示范推广基地、重庆巫山县麻竹种植加工基地,20多名工人正忙着加工竹笋产品。目前,该基地生产的“绿根”系列竹笋产品,已走进了全国的销售市场,成为巫山县农业特色产品的一张名片。
如今,行走在巫山县大昌、双龙、福田、龙溪、平河、巫峡、两坪、培石等地,到处可见成片的麻竹林。正是这些林子,让村民走上了致富路。
发展麻竹产业 挖掘财富机会
记者在巫山县大昌镇官庄村看到,农民郑远斗连片的70多亩麻竹枝繁叶茂,每丛竹林的根部都有一根至数十根不等的笋苞破土而出,有的已长到了五六十厘米高。郑远斗告诉记者,他种植的麻竹,一般当年种植次年就可以收获竹笋,亩产可达3000多公斤。麻竹笋清脆香甜,富含多种维生素,深受消费者青睐。
巫山县麻竹种植加工基地负责人蒋佐明说,基地通过几年的实践总结,农户连片规范种植一亩麻竹成本约250元(土地和劳动力除外),第3年进入丰产期,每亩产鲜笋5000公斤左右,以每公斤3元计算,亩产值达1.5万元。
据介绍,基地通过土地流转承包山坡种植麻竹,不仅承包农户受益,其他农户的收入也得到了相应增加。
完善麻竹产业链 形成发展新态势
在巫山县,给人最大的感受是这里麻竹林真多。郁郁葱葱的竹林在山坡上、在小河岸、在院坝旁迎风摇曳、绿意盎然。近年来,该基地在发展壮大中,采用“基地+村民+专合社”的模式,充分发掘现有资源,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带动村民们走上了致富的道路。
“完善产业链,让麻竹种出来不怕没销路,从笋到汁再到叶子都能很好地利用,让广大种植户尝到了产业链上种植麻竹的甜头。”蒋佐明说,基地采取“基地—加工—销售”的经营模式,组织化、规模化、产业链特征明显。巫山麻竹已具备产业化发展条件,基本形成了基地、加工、销售一条龙的良好发展态势。
同时,基地还通过无偿技术指导、明确鲜笋保底价格收购等措施确保农户收益。目前,该基地可年收购鲜笋800多吨,多数竹农收益已经显现,尤其是大昌镇官庄村部分竹农收入达1万元以上,并出现了类似郑远斗这样的种植大户。
蒋佐明说,近年来,该基地充分发挥本地资源优势,积极调动农民积极性,将麻竹种植作为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措施,鼓励和引导农民种植麻竹增收致富。